暑期学生返乡忙,半小时20名学生上了当
高校门口,出现一批可疑的“包车”
本报记者 叶永春
暑期将至,部分高校学生已考完试,打包好行李陆续踏上返乡旅程。昨天,市民李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位于吴中大道旁的国际教育园,出现一些可疑大巴,他们打着学校包车的旗号,招揽学生付钱坐车,存在极大的欺骗性,学生的安全也缺乏保障。
市民反映:“黑大巴”放假就来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吴中区越溪附近上班,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国际教育园内穿过。昨天上午他上班途中,发现致能大道与文耀路口,出现两辆异地车牌的大巴车,大巴车上均挂着招揽学生上车的广告牌,看上去像是学校包车,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李先生说,早在今年上半年他就注意到此类大巴,还专门通过“寒山闻钟”论坛以及“12345”便民服务中心等平台反映过,得到的回复是学校并未组织相关的包车,大巴车的揽客行为属于非法营运。“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清楚情况,在陆陆续续上当。”李先生说,他注意到每逢过年、寒暑假以及清明、端午等小长假,只要放假的天数较长,有学生返乡,这些大巴就会“准时”出现,而且每次出现的大巴车车牌号码都不太一样,但广告牌却十分统一,因此他怀疑其背后有相应的团伙在操作,“最近学生们都要放暑假,他们又出现了,希望别再有学生上当受骗。”
记者暗访:校门口大模大样揽客
接到李先生反映后,昨天上午10点10分,记者来到吴中大道旁的国际教育园,在文耀路苏州市职业大学校门口东侧,发现一辆车牌为“苏G20818”的蓝白相间的大巴车,该车车身标示“限载55客”,车窗玻璃上摆放着一块广告牌,广告牌上有“苏州高校散客集散中心”一行大字,广告牌上“暑假车讯”显示,该车发往连云港赣榆、新浦、东海、灌云,票价为110元-120元,并称暑假期间从6月20日开始天天有车,早上、中午、下午以及晚上均从校门口发车。
校门口,拉着行李出来的学生中,不时有人上前查看大巴车上的广告,部分学生还走上车询问,此时车上已有三四名女生抱着背包坐在椅子上。记者上车后,发现车上有一名中年男子,询问其是否可买票去连云港,他表示肯定,并称在车上付钱,可以先上车,等驾驶员赶到后再付钱。此后近半小时内,陆续有近20名学生上车,大巴行李舱内也塞满了行李。
现场查处:取出假合同谎称包车
校门口的这些大巴来自哪里,这样的营运行为是否合法?昨天上午10点20分,记者分别与苏州市运输管理处及吴中区运输管理处取得联系,10点50分,吴中运政稽查大队多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面对稽查人员,车上的中年男子连称这是学校包车,并取出一张旅游包车合同及道路包车客运经营许可情况证明。
不过合同所示的内容令人啼笑皆非。经查,该车属于“连云港三兴同心圆旅行社有限公司”,合同上甲方为该公司,乙方竟也是该公司,费用结算方式为银行转账,甲乙双方加盖的均为该旅游公司公章。在稽查人员进一步取证中,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是在校门口看到广告后上的车,有人费用为120元,也有人费用为140元,并表示正等驾驶员到场后再支付费用,至于是否为学校包车,却称不知情。
吴中运政稽查大队负责人杨先生介绍说,经查这辆大巴以及驾驶员虽均具备客运资质,不过包车合同不真实,存在在校门口拉散客的行为,向学生收费仅开具收据而没有统一发票,又没有乘客保险,存在以旅游包车形式做班线运营的情况,一旦出事,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此外他补充道,即便是包车,也应与学校或者学生会签订合同,开具统一发票,而不是用这种方式揽客。最终杨先生表示,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九十条,可对该车处1000元至3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经营范围。最终,稽查人员将该车驾驶人相关证件暂扣并作进一步处理。
记者手记:部分学生安全意识堪忧
都说有需求就有市场,在这次稽查队员的查处过程中,大巴老板的几句话说得理直气壮,他称是学生们首先打他电话要求坐车,他才让人开车来学校门口。姑且不论老板说的是不是实情,但在取证过程中,当稽查队员向学生核实相关情况时,个别学生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之态,也不太情愿配合,甚至有女生帮助大巴人员辩解,谎称自己是通过网上平台购买的车票,被稽查人员点破后,才支支吾吾承认是上车付的钱,结果没拿到票的事实。
放暑假了回家心切,昨天的教育园内,可以看到大量学生拎着行李乘坐出租车或者公交车赶往客运汽车站,不过部分学生贪图省力,在校门口看到大巴上的揽客广告后,直接上车询问,一部分还坐上了车。在交谈中,一名男生称,他其实清楚这根本不是学校包车,不过上车方便,相信路上也不会有什么事。
(责编:丁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