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梓涵”消失不见,老师崩溃!新一批烂大街名字再次来袭
一个名字,究竟是给谁起的?
把爹妈的姓连在一起,给孩子当名字,听着是挺有想法的。比如那个“刘思赵”,意思是刘先生想着赵女士,这情分是挺深的,听着也浪漫。
但这名字是孩子自个儿要用一辈子的东西。孩子长大了,心里会不会犯嘀咕:名字里有爹有妈,那这里头,哪个字才是我自个儿的呢?
这种想法,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主要是怕跟别人重了,才想着法子弄个不一样的。就像那个叫“梓涵”的,实在是太多了,满大街都是。
一个班里头,老师要是点名喊一声“梓涵”,好几个孩子都站起来,分不清谁是谁。这给管教孩子的人,添了老大的一个麻烦事。
没办法了,只能这么叫:“男梓涵过来一下”“那个女梓涵,你坐好”。本来是用来分清你我的代号,现在反倒成了一笔糊涂账,让人头疼。
一个名字,怎么就成了一阵风?
当初这名字能火起来,也是有它的道理。“梓”是一种好木头,结实。“涵”是说人有内涵,有肚量。搁在一块,又好听又有说头,谁不中意呢。
这说明大伙儿的念想都变了,给娃起名字,也开始讲究里面的门道了。不再是随便叫个什么就算了,得有文化,有说法,听着还得响亮。
但一个好东西,架不住人人都用。用的人一多,原来的那点好也就给冲淡了。走在路上听见有人喊自己,扭头一看,叫的是别人,心里总归怪怪的。
其实这种事,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往前头数个几十年的光景,那时候的人们,也爱扎堆起一样的名字,那会儿的心思又不一样了。
那会儿的名字里,都装着一个大家。好多人叫“建国”,叫“建军”,这里头是一代人对一个新天地的盼头,是把自家的希望跟大伙的希望搁在了一块。
再往后一点,又出来好多叫“张伟”“李伟”的。这“伟”字,就是伟大,就是有出息。这里头是家里人最朴素的念想:盼着孩子将来能成个事儿。
你看,每个时候的人,心里头装的事不一样,给孩子起的名字也不一样。大伙儿都没商量,可起出来的名字,偏偏就都想到一块去了。
这名字的学问,老祖宗早就玩明白了。
看看古时候那些人的名字:白居易,陶渊明。光是念叨一下这几个字,就觉得里头像藏着山水,藏着故事,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就说那个叫南怀瑾的先生,名字取得就好。“怀瑾握瑜”,这话是屈原写下来的,意思是怀里抱着、手里攥着上好的美玉。
这不是说他真有玉,是说这个人品德好,像玉一样干净,一样贵重。用两个字,就把这么深的意思给装进去了,这法子可真是高明。
老书本里头的好字眼,那可真是取都取不完。有人从“江枫渔火对愁眠”里头,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枫眠”,一听就看见了一幅画。
还有人从“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里头,想出来个“醉云”,这名字听着就一股子不食人间烟火的潇洒劲儿,特别得很。
那个叫“图南”的,也是从庄子的书里头来的。大鹏鸟要往南边的大海飞,叫“图南”。这里头的意思,是说志向大,要去干一番大事业。
名字这东西,说到底还是看用了多少心思。心思到了,就不会跟别人重样。就像天底下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心思完全一样的人。
一个名字,是人来到这世上的第一件衣裳,轻易是脱不下来的。这件衣裳,不能光想着时兴,得想着它合不合身,能不能穿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