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_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铁及其化合物
化学必修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首先,药品的取用有讲究,固体药品通常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取用时要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后再慢慢竖起试管;液体药品取用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物质的加热也有学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要与桌面成 45° 角,加热前要预热,用外焰加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操作时要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蒸馏则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单位是摩尔(mol)。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10^2^3mol^1,符号为 N。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是 n=N/N。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 M,单位是 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n)、质量(m)与摩尔质量(M)的关系为 n=m/M。
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 V,单位是 L/mol。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的关系是 n=V/V。
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 c,单位是 mol/L。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n)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为 c=n/V。
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还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
分散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 - 100nm 之间)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即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
化学反应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最后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则不能共存。例如,H和 OH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Ba^2和 SO^2会结合生成 BaSO沉淀,不能共存。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还原,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