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首很“拽”的古诗词分享其五:一句词,拽出千年霸气
第五首,再分享一首辛弃疾的名篇《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
在我心中辛稼轩的形象更接近于侠骨豪情,他的豪迈,他的心软,尽付于家国民族,他从未在困难面前展露过退缩,虽被现实一再折辱,却始终坚守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里,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像一柄寒光凛凛的宝剑,劈开岁月的迷雾,带着千年前的豪迈与霸气,直抵人心。
遥想南宋,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山河破碎,中原沦陷。在这样压抑沉闷的背景下,辛弃疾横空出世。他不仅是一位笔落惊风雨的词人,更是一位身披战甲、勇冠三军的战士。这句词,便是他对自己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也是他骨子里“拽”气的绝佳体现。
“想当年”三个字,轻轻一引,便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金戈铁马的热血战场。那时的辛弃疾,风华正茂,满腔热血。他没有选择在书斋中吟风弄月,而是毅然投身抗金义军,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破碎的山河。他带着一支由热血男儿组成的队伍,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每一次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但他从未退缩。
“金戈铁马”,短短四字,勾勒出一幅激烈壮阔的战争画面。那是寒光闪烁的兵器,是嘶鸣奔腾的战马,更是辛弃疾勇往直前的无畏身影。在他的带领下,义军如同猛虎下山,锐不可当。这四个字,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辛弃疾亲身经历的战斗写照,是他实力的见证。
“气吞万里如虎”,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豪迈!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能有如此气魄?辛弃疾以虎自比,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困境,望向那广袤无垠的万里山河。他要收复失地,他要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中原的每一寸土地上。这份自信,这份狂傲,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
在当时的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据上风,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但辛弃疾却毫不畏惧,坚持自己的主张,力主抗金。他的“拽”,是对南宋朝廷懦弱妥协的不满,是对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即使屡遭排挤,即使壮志难酬,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作笔下的诗词,抒发着内心的愤懑与豪情。
这句词,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充满“拽”气的辛弃疾。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每当读到这句词,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展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与豪迈。这,或许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也是辛弃疾这句词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