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关联查询时,为什么建议小表驱动大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在 SQL 数据库中,小表驱动大表是一种常见的优化策略。这种策略在涉及多表关联查询的情况下尤其有效。这是因为数据库查询引擎会尽可能少的读取和处理数据,这样能极大地提高查询性能。
"小表驱动大表"是指在多表关联查询时,先扫描行数较少的表(小表),然后用结果去关联行数较多的表(大表)。以下是使用这种策略的一些优点:
- 减少磁盘I/O操作: 对于大表,每一次磁盘I/O操作都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数据页被加载到内存中,而如果是小表驱动大表,那么只有当小表中的行实际用于关联查询时,才会加载大表中的数据页,这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磁盘I/O操作。
- 减少网络传输数据量: 当查询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执行时,小表驱动大表可以减少需要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如果先从大表中读取数据,可能需要将大量的数据发送到其他节点进行关联操作,而如果是从小表开始,那么需要发送到其他节点的数据量将会大大减少。
- 更好的利用缓存: 由于小表的数据量较小,它们更有可能全部装入数据库的缓存中。这样,关联操作可以直接在内存中完成,避免了访问磁盘的开销。
- 减少内存占用和临时空间的使用: 在某些关联类型(如哈希关联)中,数据库可能需要在内存中为每个参与关联的表创建一个哈希表。如果大表驱动小表,那么可能需要为大表创建一个巨大的哈希表,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内存,还可能导致临时空间的使用。
小表驱动大表能够提高查询的效率和性能,减少资源的使用。当然,这不是一个铁律,是否使用这种策略取决于具体的查询条件和数据分布。在实际情况中,数据库的查询优化器通常会根据表的统计信息来决定执行计划,包括哪个表应该先扫描,哪个表应该后扫描。
相关文章
- Shell中针对字符串的切片,截取,替换,删除,大小写操作
- Python学不会来打我(8)字符串string类型深度解析
- TS类型体操,看懂你就能玩转TS了_ts l
- 你只会用 split?试试 StringTokenizer,性能可以快 4 倍
- 2025-08-22:最短匹配子字符串。用go语言,给定两个字符串 s 和 p,
- case when语句增加_case when加条件
- 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与响应涉及了哪些知识?
- Excel超链接点击无反应及安全提示问题
- Java 判断对象是否所有属性为空,大家觉得这样写可以吗?
- Spring事物(@transactional注解)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