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否真正称得上人性化?一个强迫症的独白

微信是否真正称得上人性化?一个强迫症的独白

编程文章jaq1232025-05-23 16:09:002A+A-

乔布斯抱怨说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了。凯尼恩开始解释,但乔布斯打断了他。乔布斯问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愿意想方法让启动时间缩短 10 秒钟吗?」凯尼恩说也许可以。于是,乔布斯走到一块白板前开始演示,如果有 500 万人使用 Mac,而每天开机都要多 10 秒钟,那加起来每天就要浪费大约 3 亿分钟,而 3 亿分钟相当于至少 100 个人的终身寿命。这番话让凯尼恩十分震惊,几周过后,乔布斯再来看的时候,启动时间缩短了 28 秒。

对于微信,无时无刻没有用户在讨论。越是明星的产品,用户数量越多,再微小的细节可能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笔者作为一个强迫症加重度用户,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细数几个微信目前不够人性化的地方,期待微信在后面的版本中逐步提升用户体验。

再次声明,以下观点是我从一个强迫症的角度来审视微信的,独立、主观、第二方,大家放轻松看。如果有共鸣最好,没有也 OK,权当交流了。准备好了吧?坐稳扶好。

目前存在的几个小问题

1. 新消息提示 & 聊天与阅读间的切换

由于一些缘故,笔者会在 iOS 版微信和 Android 版微信间频繁切换,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两个平台体验各有一些不人性化的地方,下面分别阐述。

用 iPhone 登录微信时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沉浸在公众号里看文章时,无法得知此时是否有好友给你发来消息,如果这时候你女朋友(首先.......)发来一条消息「你爱我吗?」,好,你别秒回,等着挨削吧。即使不是女友大人,有些重要的事情也是需要及时回复的。使用 Android 版微信时,为了回复紧急消息只能被迫退出正在阅读的文章,当你重回公众号时想继续阅读时,却发现竟然是重新载入从头开始,你只能笨笨笨的去找刚才看到哪儿了。

总结起来即是:

  • iOS 版微信:阅读文章时无新消息提醒,但退出文章回到聊天界面再回到文章可以继续阅读;
  • Android 版微信:阅读文章时有新消息提醒,但退出文章回到聊天界面再回到文章无法继续阅读。

解决方案:增设一个按钮连接聊天与阅读。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有新消息时,阅读界面出现一个圆形按钮,按钮图案即是发消息朋友的头像,你可以点击该头像进入聊天界面;当你从公众号切换至聊天时,在聊天界面同样会有一个类似的圆形按钮,按钮图案即是为公众号的头像,点击圆形按钮即可回到上次阅读位置。

若用户在阅读时有多个好友发来消息,圆形按钮只会显示最新一条消息的用户头像。点击按钮默认回到聊天列表,你可以自主选择优先回复哪个对话。

补充说明:此前,朋友圈也存在「退出朋友圈后再进入,无法回到上次浏览的位置,默认重新加载」的问题,但在某次更新中已经改进为:进入朋友圈默认回到上次浏览的位置,可以双击回到顶部。同是聊天和阅读之间的无缝切换,相信微信在后续更新中会做出一定改进。

2. 群组消息提示

微信的群组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想必一定有些群组已不再是你愿意活跃的了,你可以选择不提示消息,但是那「温存的小红点」有时候着实让人烦躁;你也可以选择「退群」,但退群在很多人看来是碍于情面的,所以就陷入了目前的尴尬。好友数量越多,这种尴尬可能愈加明显。

那有没有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呢?有,就来自微信的同宗兄弟 QQ,见下右图。但由于微信和 QQ 的产品定位及现状不同:QQ 已逐渐沦为一个信息传达的工具,杂乱的信息越来越多;而微信的圈子更加封闭,杂乱信息也相应少些。如果照搬 QQ 的路子,对「完全屏蔽」群组的数量不进行限制,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微信的活跃度,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对微信提出「本地化」的解决方案,见下。

解决方案:可以完全屏蔽一定数量的群组(比如最多 3 个)。数量上的限制可以引导用户在加入群以及屏蔽群时更加慎重,让用户专注于真正好玩、有用的群组。

设计上的几个小细节

Android 版微信曾在几个版本中使用过 Android Design,不过在某次更新中又恢复到类 iOS 界面设计,WP 版微信也在最近的更新中将界面向 iOS 靠拢,至此,三大平台微信风格愈加趋于统一。微信通过不断的迭代使不同平台有近乎一致的用户体验,用户在不同平台间切换时可以近乎零成本。笔者在 Android 和 iOS 平台切换时发现了一些不爽的地方,下面列举两个,默认左为 iOS 界面,右为 Android 界面。

1. 个人页面

iOS 版微信将「表情」单独列为一行,而 Android 版微信则是将「钱包」单独列为一行。笔者更赞成后者,因为这样的设计更容易引导用户发现并点击钱包,虽然微信钱包和微信表情都是微信的盈利模式,但是钱包在战略和前景上 level 肯定更高,将其单独列出或许更好。还有一个细节:Android 版微信索性将「表情」隐藏到了「设置」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或许也是想让用户专注于「钱包」吧。

2. 消息列表

进入朋友圈,点击个人头像进入新页面,右上角即为展开消息列表的按钮。Android 版微信指示非常明确,而 iOS 版微信右上角则是三点按钮,点击三点按钮本应展开「更多操作」,但你尝试着点击后发现其实只是个「消息列表」和「取消」。在这点讨论中,笔者也是偏向 Android 版微信的设计。

从上述两个细节来看,Android 版微信和 iOS 版是由不同团队负责的,两个团队在产品上的考虑是有一些差异的,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笔者更加赞同 Android 版微信团队的做法。

3. 文字排版

估计很多强迫症的 iPhone 用户看到「句末标点单独成行」会非常抓狂(见下左图)。测试发现,Android 版微信和 iOS 版微信在对话框内文字排版上的标准貌似不同,iOS(见下中图)会优先保证对话框内的字符左右对齐,这就可能导致某个标点单独成行;而 Android(见下右图)则会优先考虑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必要时会将上行最后一个字和句末标点一并成尾行,但这种方法的一个弊端是无法兼顾到文字的左右对齐,视觉上略丢分。

朋友圈内的文字排版

不废话,先上图,大家已经看出问题所在了吧:你在输入界面调整好的排版和最终的呈现是不同的。Android 版微信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类似问题,但表现优于 iOS 版微信,具体变现为:当首行是纯文字或者标点比较少时,Android 版微信在编辑框内的文字排版和最终的呈现保持一致,但当标点复杂时也会出现错乱。(下为 iOS 版微信界面截图)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我目前的想法是,严格做到「所见即所得」,具体来讲,在编辑文字界面显示的排版即为最终展现在朋友圈的排版,这样一来,大家想怎么强迫就怎么强迫,一步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你是文字排版方面的高手或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结语

好了,以上就是笔者在强迫加重度使用微信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和思考。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功能的克制上,微信都已经是佼佼者了,但在强迫症眼中,总觉得有东西不对劲。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不爽的地方,无论大小,都可以在评论里写下,或许你的某个发现在未来的某次更新中就会得到改进,那种快感,啧啧啧,你懂得,挤眼。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jaq123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苍茫编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111239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