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晋江文史资料》第十一辑(1989年11月),作者李建成,原标题《“人间渡世仗宏船”——记新加坡高僧宏船法师》
宏船法师(1907~1990年)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原籍福建晋江,早岁披缁。后赴南洋,开办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历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等职。法师精风水堪舆之术,颇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所知遇。法师一生致力于宏法、慈善、教育事业之推动。
宏船法师八十岁以后,逐步辞去许多兼职,在普觉寺静修。他在新加坡积财巨万,但全拿来修建梵宇,举办社会救济事业。他自己简居斗室,自奉俭朴。一九九〇年世缘告尽,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岁次庚午年十一月初九),舍报西归,世寿八十四岁,僧腊六十九夏,戒腊六十八夏。
过往发过多篇有关佛教高僧的文史文,无意宣扬,亦无意诋毁。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由,至于信仰自由,至少宪法上是有的。信仰未必一定要宣扬,但凡一心向善无害于他人与社会,信什么不信什么又有多大关系呢?
正文
在修葺一新的厦门万石岩禅寺内,悬注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海上有山森万石,人间渡世仗宏船。”(注:很遗憾没找到此联照片)这是五十年前,太虚法师到万石岩拜访会泉法师时,看到会泉法师的高徒宏船具罗汉相,知为佛门法器,便作此联以赠。太虚真乃独具慧眼,宏船果成一代高僧。
庆莲听经初悟佛理 承天剃度喜得法名
宏船法师俗姓朱、名成基。一九〇六年出生于闽南侨乡晋江县霞福村。八岁时,母亲李旺娘不幸仙逝。失去母爱的成基,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邻村溜石村游览江上塔、三将军柯,有时就在祠里过夜。父亲朱簪甲只有朱成基这根独苗。为了使孩子有人照顾,便把他送到新店村外婆家中,他外婆名叫赖素姑,平时吃素念佛,积德行善,带头捐资倡建高山亭庆莲寺,朱成基自从到了外婆家,便常常跟外婆到庆莲寺诵经瘁佛。每次听和尚、尼姑的诵经声,朱成基就仿佛进入美妙的世界,心灵得到净化。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念几句“大悲”、“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一九年,朱成基十三岁,已初谙人生,感到人生无常,初露出世志向。他听说会泉法师在泉州承天寺开堂讲经,就天天赶到承天寺听讲经。身披袈裟的会泉法师在弘法时显得很庄严、圣洁,朱成基越听越感到法门广大,佛法无边,时节因缘、不可思议,便发心出家、落发为僧。
朱成基瞒着家里,来到承天寺,见会泉法师闭目盘坐。他便静候一边,俟会泉法师睁开眼睛,立即双膝跪地,恳求会泉法师为他剃度。会泉法师见这小孩一心向佛,具有善根,与佛家有缘,便欣然应诺。并择吉日为他举行了“剃度礼”。
南普陀作“侍者” 万石岩升“监院”
一九二四年,厦门南普陀寺住持转道和尚议把该寺的“子孙丛林”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宏船的剃度师会泉法师因众望所归,被举荐担任第一任住持。于是,宏船便作为会泉法师的侍者,随师从承天寺移锡厦门南普陀寺。进山之日,僧众庆贺、缁素欢腾。
宏船刚到南普陀不久,他在俗的父亲朱簪甲便追至厦门来,把他硬拖回家。簪甲只有宏船这个宝贝儿子。当时儿子要在泉州承天寺出家,他事先一无所知,等到儿子身穿海青、光着头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想要阻止,为时已迟矣。承天寺毕竟离家不远,他还可以时常到寺中看望儿子。而如今儿子却远走高飞,相见日少。又想到朱家虽有良田住宅,却后继无人,不禁悲上心来。赶紧追到厦门,硬逼儿子还俗。
可是,宏船俗念已断,一心向佛,被拖回家的第三天趁父亲不留意,又跑回南普陀了。父亲见他心志已定,便将家中良田悉数分给乡亲们耕种。自己也落得个心地清净,安度晚年。
越年,会泉法师就在南普陀倡办闽南佛学院,为各庙寺丛林培养僧才。宏船年甫十八,作为会泉法师的侍者,他与会泉形影相随。得其亲传口授,道学日充。
一九二七年,会泉法师住持南普陀三年任满,便主动告退,由大虚法师任。会泉法师带着侍者宏船先后应请,卓锡于石井慧月精舍和南安云寺,开堂说法,广结善缘。
一九三二年,会泉法师又带着宏船重回厦门,住虎溪岩。创设楞严学会,并改建万石岩为净土道场——万石莲寺翌年,又在这儿开办佛学研究社。宏船这时也由侍者擢升。为“监院”。他夜以继日,兢兢业业,把寺务处理得有条不紊,让师父能够去心讲学,培养僧材。是年,太虚法师到万石岩拜访会泉法师,见状欣然题联:“海上有山森万石,人间渡世仗宏船”。
时值日寇铁蹄蹂躏,僧众冈仇敌忾,住锡厦门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把自己的居室称为“殉教堂。”这时,宏船也以出家人的名义,加入抗日救护军。由于他宽宏大度,带兵有方,很快就由一般队员升为救护队大队长。
一九三八年,日寇攻陷厦门,宏船乃偕会泉法师南渡星洲,继续弘扬佛法。
遇转道嗣法普觉寺 助会泉创办炒香林
一九三人年,宏船偕会泉法师南渡新加坡后,受到旅居星马华侨和当地僧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在驻锡的龙山寺广开盛会,宏宣妙法。
越年,宏船又随同会泉法师到缅甸仰光朝礼大金塔。传说该塔珍藏着择迦介尼入根圣发。所到之处,备受旅居缅甸华侨善信的欢迎。
一九四O年,宏船和会泉法师回锡星洲,就于圆道和尚创建的光明山普觉寺,共建“大悲法会”,祈祷世界和平。
当时,转道和尚正苦于光明山普觉寺传继无人,见宏船勤修佛事,道行殊佳,具有罗汉相、菩提心,便与会泉法师商量,要把普觉寺传继给宏船。会泉法师点头称善。于是转道和尚便择日举行仪式,正式嗣法于宏船。
宏船接任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住持之际,普觉寺尚是一个地处偏僻、规模较小的庙宇,仅有大雄宝殿及少许禅房僧舍。这儿原来是片橡胶园,施主把它捐给转道和尚建普觉寺。当时生活条件很差,宏船与僧众同甘共苦,一起睡地板,一起开荒种植地瓜大豆。宏船法师还把从泉州家乡腌制豆鼓的方法传授给寺里僧众们,每年腌制大量豆豉,分发给善男信女们,与他们结豪。人们也纷纷布施些钱物给寺庙,于是庙宇规模得以不断扩大,香火日旺,蔚成大观。
一九四一年,宏船又随同会泉法师赴马来亚槟城弘法。初于双庆寺讲“楞严经”,后又得林炳南、林炳坤昆仲施助,在槟城创办妙香林。伽蓝像设规制,一依禹域遗风,因会泉法师老迈年高,故凡所擘画,皆宏船之力。
一九四三年正月,会泉法师化缘已尽,示寂于妙香林,时年七十。宏船法师便担起妙香林住持的重任,继承先师遗志,致力妙香林寺务。后因马来亚槟城妙香林与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两地无法兼顾,宏船法师便将妙香林让席于广余师侄,自己则返回新加坡专心主持光明山普觉寺。
数十载惨淡经营,规模日见发展,殿阁雄丽,宛如王宫,蔚如星洲巨刹。寺僧们均住舒适的禅房。而作为一寺之主的宏船法师至今却仍然住在初来时筚路兰缕阶段的旧房子。其自奉俭朴的高风亮节,尤为难能可贵。
在这之后,宏船法师又兼住新加坡普陀寺住持,寺务亦日见发展。他还在普陀寺设立佛教施诊所,施医赠药,济世救人,赞声绝不于耳。
一生弘法、功在佛门 数度返乡、心系祖庭
宏船法师一生扬佛教,不遗余力,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僧伽界享有盛誉。新加坡佛教总会成立时,宏船法师因深受众望,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兼任新加坡僧伽联合会主席。历任东南亚佛教协会主席,世界僧伽协会副会长等职。
宏船法师弘扬佛法无论国界,他与菲律宾信愿寺住持瑞令法师、马来西亚槟城妙林香住持广义法师、泰国僧王、中国佛协赴扑初先生……交往甚密。一九八五年,宏船法师应泰国王邀请,到泰国弘法。泰国僧王请宏船开堂讲法。宏船法师开讲时,接受泰僧提问,对答如流,妙语连珠,泰国僧王十分佩服,遂成至交。一九六六年,由宏船法师发起,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举行水陆道场,香港、台湾、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僧尼均来参加,多达数万人之众,道为之塞,极一时之盛。
宏船法师对新加坡佛教教育之建树,佛教庙宇之扩展,社会福利之贡献,在历代东南亚高僧中,尚无出其右者。新加坡的佛教文殊中学、菩提学校、弥陀学校、南洋大学佛教会、中华佛教会、英文佛教会、法轮会、居士林……莫不仰其盛名,或推为会长,或推为主席、董事,道义日隆,众望所归。
一九八三年起,宏船法师应中国佛教协会之邀,连续三次组织“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信徒朝山团”,率弟子辈巡礼大陆四大名山,到诸佛教胜地朝山进香,受到叶剑英委员长、乌兰夫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欢迎。他对于泉州承天寺、开元寺、庆莲寺、花桥慈济宫,还有浙江天童寺、厦门南普陀、万石岩、虎溪岩、南安雪峰寺、漳州南山寺等处祖庭的修复和重建,均给予极大的关注,多次亲临指导,不遗余力,为发展中国与新加坡宗教界友好交往作出贡献。
今年秋,八十一高龄的宏船法师千里迢迢回到故乡晋江县霞福村,为其外祖母创建的庆莲寺重修落成及新塑佛像点眼开光时,满怀对故乡和祖庭的无限眷念之情,作偈曰:
千里来此仰高山,山秀地灵显佛光。
庆已庆人皆贤妙,福德因缘遍十方。
如来诸佛登宝座,巍巍法相真庄严。
从兹毫光徹天照,无量道化布大千。
资料来源:
《晋江文史资料》第十一辑(198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