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社交媒体说,出名要赶巧。
南京的一家卖甘蔗汁和咖啡的小店店主韩阿姨,就赶巧被流量砸中了,“10元咖啡”和“手冲咖啡阿姨”等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
▲“三条速溶咖啡+开水+塑封手摇”的韩阿姨“手冲咖啡”,引来一波波自媒体主播
“韩阿姨”为何能火?
韩阿姨的“手冲咖啡”是这样制作的——
第一步:剪开三条速溶咖啡粉,倒入塑料杯;
第二步:拎起老式的红色暖水壶,往杯子里冲开水;
第三步:冲满后,用勺子搅一搅,再将杯子封口。
在南京的文昌巷附近,已经年逾七旬的韩阿姨,卖了30多年甘蔗汁、20多年这样的“手冲咖啡”。她说,“我自己一直就喝这种‘手冲咖啡’,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咖啡”。
的确,30多年前,韩阿姨还年轻时,喝咖啡是时尚且奢侈的,而人们对咖啡的认识,也都是被速溶咖啡启蒙的。
韩阿姨的小店和她的咖啡冲泡方式,仿佛停留在时间里,有着上世纪90年代独有的年代感,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自带一种不带商业套路的“断网式纯真”。
▲ 韩阿姨“手冲咖啡”的手法,网友观察很细致
一位网友敏锐地觉察到这种反差,拍了一条“当我10元买了一杯纯手工咖啡”的短视频,19个小时后,点赞量超过170万,成了一条爆款。
韩阿姨的实诚——10元咖啡里,放满满三袋咖啡粉,也是最受赞叹的一个特质。当面制作、不打折扣,这杯咖啡的味道,似乎有了信任的味道。
如今的年轻人,正以“打破消费主义,回归理性消费”自诩。作为把“不是XX消费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挂在嘴边的群体,打卡韩阿姨的店,也仿佛是一种不约而同的行为艺术。
▲ 韩阿姨“手冲咖啡”排起长队
流量总是能带来更大的流量,社交媒体的“马太效应”又一次显现。
无数网友、自媒体主播纷至沓来,打卡的、拍视频的、做直播的,将韩阿姨的小店围了个水泄不通。
谁是谁的流量密码?
20日一大早,又刷到某博主在韩阿姨的小店门口直播,直播间9000+人在线观看,博主直言:我就是来蹭流量的。
▲ 韩阿姨面对“长枪短炮”,淡定制作“手冲咖啡”
现场属实震撼,甚至有外地人拖着行李箱来排队。队伍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主播,窗前、窗后举满了手机、相机,大家甚至热情地交流着工作经验。
“你今天怎么又来了?”
“昨天直播间冲到了1w4,今天当然要来了。”
“你今天开4个小时来的吧?”
“我今早刚开的账号,正在起号。”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老铁,没点关注的点波关注啊!”
“我们买几杯咖啡啊?六七杯吧,要不问题问不完!等等,又来新方案了,买2杯就够问了,别让阿姨太累了。”……
▲ 自媒体主播,还会现场开展友好的业务交流
不少买咖啡的人,上来第一件事都是举起手机,按下录制键,同步开始social(即:社交):
“阿姨你好,来一杯咖啡,阿姨你卖了多久了?”
“一天卖多少杯啊?有外地来的顾客吗?
“阿姨,突然火了啥感受?”
“阿姨,你性格真好,发型好可爱,阿姨你……阿姨再见。”
而韩阿姨则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答案:“老早就在这儿卖了,一天卖500杯+了,海南岛的、东北的都来了……”“今天找了小助手来帮忙”……
▲ 三条速溶咖啡粉“手冲”的咖啡10元一杯
每一个和韩阿姨热情social(即:社交)的自媒体主播,都想搭上这一波流量的“快车”。然而,真的,可以吗?“一夜爆火”的素人,当然各有各的故事,但人世间“有故事的人”又何止千千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夜爆火”时常就像一场“中奖游戏”。每隔一段时间,如果莫名其妙出现一个素人被“造神”,未尝不是平台在人为制造“他可以,你也可以”的幻觉。
对于普通人来说,摸准平台的推流规则或是算法逻辑,大概率很难。所能做的,也许就是把“突然爆红者”当成对标的模板,以期自己也能成为下一个被流量砸中的“幸运儿”。
于是,哪儿有流量,哪儿就有他们。在“大衣哥”的周围,在全红蝉的家门口,甚至出现在洪水淹没的道路上……但是,真正有谁,是靠着“蹭”上这些流量,成就了下一个“造富神话”?
流量背后并非坦途
在“一夜爆火”的背后,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最近火出圈的除了韩阿姨,还有菏泽的烧烤摊老板郭有才。他每天上午直播唱歌,晚上经营烧烤摊,因一首《诺言》迅速走红,还顺便带火了几近于废弃的菏泽南站。
10天涨粉1000多万的“流量神话”,让郭有才的直播地——菏泽南站,瞬间“长”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自媒体主播。
然而,仅仅时隔10多天,菏泽南站就发布通告:“鉴于2024年5-7月份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中考等考试比较集中,且菏泽南站附近学校设有考点,为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考试环境,菏泽南站将不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
这一次官方的动作和民间的声音,高度统一:“群魔乱舞”式的直播,可以休矣!
不妨回忆一下,那些“瞬间火遍全网”的普通人,后来又在哪里?流量,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若自身能力不足,“眼球经济”聚焦难、失焦易。
更重要的是,对于更多并不想当网红的人们来说,“注意力”也会在悄然无声之间,改变你的人生。
心理学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在其“先发影响力”研究中,提过一种观点:“注意力”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的“第一大武器”。
也就是说,谁能成功吸引你的注意力,谁就可能左右你的想法,甚至控制你的判断力和最终选择。
这也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底层逻辑。
长时间沉迷于“一夜爆火”的故事里,难免会有一些人不思进取,只想“一夜暴富”,甚至信奉“读书不如做网红”;而创造力,则成了稀缺品,没有门槛的粗糙复制、低俗模仿大行其道。
你会希望,留给孩子们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吗?
面对奔着“手冲咖啡”热度而来的自媒体主播,在街角开了30多年小店的韩阿姨常常很“傲娇”——“就算这个不火,我生意也好,我甘蔗水生意也好。再加上这个咖啡,只是没有现在多就是了。”
确实,家门口的小店,能一开几十年,秘诀从来都是:货真价实。从不以流量为意的韩阿姨说:“我管它流量不流量,我认为我还是脚踏实地做生意,该卖多少卖多少,卖多我就多赚,卖少我就少赚。”
这种朴素的商业哲学,是她对经营本质,甚至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是面对流量议题的一个有分量的回答。
流量给普通人,给传统小店,甚至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带来了充足的关注度。它也许未必是“泼天富贵”,但至少是一次机会、一种可能性、一个开放式的考卷。
在流量冲击中,脚踏实地者才能站得稳;勤于思变者才有借助流量、转化流量的力量。
当社交平台日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注意力”里隐藏着的巨大力量,也需要被更多人看见。
因为,面对泥沙俱下的现实社会、虚拟空间,用好“注意力”,也许才能穿越算法的控制,成就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撰稿:马青 如如
编辑:张力伟 主编:梁娜
部分内容来源:十八频道标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