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享单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武汉“单车猎人”坚守岗位

当共享单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武汉“单车猎人”坚守岗位

编程文章jaq1232025-02-04 12:37:2333A+A-

“我们的工作是面对和解决无序,没想到有一天,我们还要面对病毒和难以名状的情绪。” 说话的于海涛,今年25岁,是一名武汉的单车猎人。

武汉封城后,共享单车成为市民们出行,医生上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于海涛所在的共享单车公司给武汉医生、城管、环卫、社区工作人员、交警等抗疫一线人员发了骑行卡。他们用支付宝扫码,就可以无限次免费使用共享单车。

而单车猎人的工作,是把散乱停放的单车摆放好,或是搬运回仓库,或是调度到更需要它的地方,让这些抗疫一线的人们随时都能方便地骑上车。

封城前“逆行”,“我想为生活的城市做些事”

疫情发生后,公司呼吁武汉的单车猎人留岗加班,加班的重点区域,是离病毒最近的医院。

疫情之下,留岗全靠自愿报名。在武汉封城前,于海涛就把回荆州老家的车票给退了。“我希望能为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做些事情。”

“逆行”的不只是于海涛。他回忆,当时甚至有已经回到老家的同事,报名要求回武汉上岗。

上岗前,于海涛在公司给他们的紧急培训中听到最多的三个词是:消毒,消毒,消毒。每辆单车每天定点定时消毒两次,车把手、座椅垫、开关锁都是消毒重点部位。

疫情之下,这份熟悉的工作多了许多陌生的程序和装备。因为他们的“战场”,是武汉接收发热病人的医院门口。

每天出门上班,于海淘都会先全副武装:口罩、护目镜、胶手套,体温计,随身带84消毒水,喷水壶,然后骑车前往医院。

“在空荡荡的武汉街头,我碰到的同路人,是同样全副武装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还有穿着防护服骑单车的工作人员。”

单车猎人眼里的武汉故事

于海涛和同事们现在已经是“人肉版”武汉热力图。武汉近期人流量最大的三个地方: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红会医院;武汉每天的早晚高峰,是每天早上的8点到10点,每天下午5点到7点,这两个时段,是医生上下班、论换岗,以及市民前往医院最密集的时候……聊起这些,于海涛脑子里装着的实时地图十分清楚。

单车猎人们的工作节奏,也全都围绕这个热力图来:在每天的早晚高峰前半小时,他们就要到医院门口,把散乱的车摆放整齐,尤其是绿色生命通道附近的车辆。

在医院门口,他们能看到这座城市里的不少故事。“那些穿便服的医生,我们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来,因为他们脸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勒痕,手都很肿胀,我想是长期带医用手套的缘故。”于海涛说。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医生。“她边从医院走出来边发语音说,‘我爱人已经进重症病房了,7天没见面了,他不让我去看他,说防护服能省一件是一件。’从她说的其他话里能听出来,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

每天耳濡目染这些以前只有在电影里才看过的场景,公司也担心单车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每天都在工作群里给大家鼓气,提醒大家每天量三次体温。

“我们其实还好,最大的改变是,做这行的大多是男人,平时大大咧咧惯了,别说用酒精,就是用洗手液洗手都嫌麻烦。”于海涛说,他每天都要洗无数次手,每天晚上回到家,他会在家门口先把口罩、护目镜、手套、外套、鞋都脱下来,用酒精全喷过一遍,把手机也消毒一遍,再进家。“这次疫情过后,我想我们都应该学会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规律。”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jaq123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苍茫编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111239号-21